乐动滚球app下载

热门关键词:  玉米  产品  吉单407

您的位置: 主页 > 资讯动态 > 公司动态 >
着力提升我国玉米育种创新能力
作者:吉农高新 来源:未知 点击: 发布日期: 2020-04-16 16:14
信息摘要:
访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育种与种子研究室主任郭庆法 前不久,农业部部长韩长赋撰文《玉米论略》,专论我国玉米产业发展的战略地位,明确指出我国玉米生产面临一大突出问题、两...
——访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育种与种子研究室主任郭庆法
 
     前不久,农业部部长韩长赋撰文《玉米论略》,专论我国玉米产业发展的战略地位,明确指出我国玉米生产面临“一大突出问题、两大发展潜力、三大制约因素”,提出了促进玉米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并要求采取五项关键对策措施,加强玉米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努力增加玉米产量。近日,记者走访了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育种与种子研究室主任、山东农科院玉米研究所研究员郭庆法。他说着力提升我国玉米育种创新能力建设,当务之急应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为宗旨准确把握玉米育种的新形势
     玉米在粮食安全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引领和支撑我国现代玉米产业发展,是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科技进步的根本任务。目前我国现有品种不能满足生产需求,主要包括品种抗性不适应、品种性状不适应、种子质量不适应,难以适应玉米生产机械化的要求。玉米种业发展相对落后,面临的形势特别严峻。虽然国内玉米品种数量较多,但是原创自交系水平低,育成品种同质化严重,高产、优质、多抗、广适的优良品种相对较少,突破性优良品种尤其缺乏。与国外一些优势品种相比,国内大部分玉米品种不适宜密植和机械化作业,玉米种子发芽率和体现种子活力的发芽势偏低。洋种子逼退国产种子,挤占国内种子市场,削弱我国育种优势,严重威胁粮食安全。
     以提高玉米单产为核心准确把握玉米育种的新任务
     通过着力提升育种创新能力,培育适宜密植和机械化作业的新品种,是进一步提高我国玉米单产水平的重要途径。当前我国北方春玉米区、黄淮海夏玉米区、西北旱地玉米区等3大优势主产区的玉米育种工作,一是要突出高产、抗逆、密植和适宜机械化作业玉米新品种的培育;二是要突出培育高产、耐干旱的玉米新品种;三是要突出培育高产、高抗玉米粗缩病的新品种。西南山地玉米区要突出培育高产抗病的新品种。确保品种数量、质量和安全。同时还要积极稳妥地推进玉米生物育种技术研发应用,做好战略技术储备。
     以适应机械生产为重点准确把握玉米育种的新目标
     北方春玉米区、黄淮海夏玉米区、西南山地玉米区、西北旱地玉米区等4大优势主产区,每个区域通过玉米种质资源引进、挖掘和创新利用,培育出适应机械化制种的优良自交系2-3个、耐干旱的优良自交系2-3个、高抗玉米粗缩病的优良自交系2-3个;培育抗逆、高产、优质、适于密植和机械化作业等具有重大应用价值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突破性新品种1-2个。
     以整合科技资源为保障创新玉米育种运行新机制
     首先,以创新育种运行机制为重点,提升玉米育种创新能力。我国玉米育种体制机制存在的统筹不力、机制不活、协同不够等问题比较突出。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要以协同育种创新机制为重点,强化顶层设计,继续完善“岗间融合、岗站对接、科企合作”的运行模式。破解需求脱节、资源分散、创新低效、育种单位间封闭等问题,共享育种资源,提升玉米育种创新能力。
     其次,以前育种研究为基础,优化升级育种素材。种质扩增、改良和创新是育种研究的重要基础,简化种质类群是育种工作的重要环节,育种与种子研究室,一是要强化前育种研究;二是要尽快建立我国优异种质资源信息管理平台;三是要简化种质类群,优化升级育种素材,突破自交系选育难点。
     第三,以集成育种技术为关键,提高育种效率。育种与种子研究室,要继续完善和健全高效的育种技术平台,要由传统的育种技术向现代育种技术转型,育种基础材料的创制,要由盲目选材向设计选材转型,杂交组合的配制,要由盲目配制向设计配制转型,降低育种成本,提高育种效率。要把常规育种和生物技术育种两条Pipeline整合在一起,经过磨合,提升市场的竞争能力。先锋公司常规育种这条Pipeline本来就很强,经过加强生物技术育种和整合信息技术,使整个企业成为一个运作顺畅的整体。直到现在,先锋公司仍然是品种创新能力最强,运作效率最高的玉米育种公司。
     第四,以优化品种测试网络为抓手,培育高产、抗逆安全品种。建立高效的品种测试网络是培育高产、抗逆安全品种的重要环节。育种与种子研究室,一是要在体系内部建立高效的品种测试网络,尽快形成北方春玉米区、黄淮海夏玉米区、西南山地玉米区、西北旱地玉米区等4大优势主产区的品种测试网络。二是要协助玉米主产省的试验站,建立高效的品种测试网络。三是要协助九家合作企业建立高效的品种测试网络;最终形成三网联合的格局。
 
来源:农民日报

全国服务热线

0434-6315040